5.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虽然变动比较频繁,但并不剧烈,因而没有对世界经济形成严重的冲击。
美国的IPHONE和中国的小米手机,在很短时间内崛起成为品牌新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在于把握了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大趋势,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参与手机制造的过程,并使手机功能拓展到互联网领域,改变了人类生活。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有考试型、封闭性、行政化的突出特点。
在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需求都在全面快速增长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将形成新的增长格局: (1)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国际知名品牌那么多?美国和德国以研发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已经高达70%以上,占GDP的比重在43%左右。我国打造国际品牌不缺市场,不缺各种资源,缺的是制度环境。(2)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基层干部缺乏执行政策的激励和动力,会导致偏离最优目标很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同样呼唤着无数具备更高理论水平,更强凝聚共识能力,更开阔发展视野的良将,他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但干事创业的舞台也将更宽广。因而,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必须改变干部的激励体系,通过法律规章、政绩考核及民主监督的牵引,形成一种有利于改革的氛围。其他一些地方也在努力,如许多区域的科技创新园区。
中国的间接融资比重非常高,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这里面缺少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活力。中国投资方面的关键问题不在总量和增速,而在结构、质量和综合绩效。(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6927290, container: _8uh0i7n5px8, async: true });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来源:上海证券报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聪明投资 。第三个视角是融资创新。
风投、创投在硅谷打出了一片天地,进而引领了世界潮流,而我们作为追赶者,是不是可以在借鉴方方面面的启示之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有为地去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这种引导基金绝对不可大包大揽,但是它应在风险共担的情况下,追求政府有限介入后起到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和示范引导作用,支持超常规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出现了政府主动提出财政资金由消耗型变成循环型的案例,政府以产业基金的方式入股,而且入的股不要求分红,财政的钱由消耗型变成循环型,拉动民间资本一起合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终于给出了清晰的信号,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又写入了六十条文本。聪明投资就是政府部门一定要把自己的资金作为引子钱来拉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更活跃地发挥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我注意到,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希望积极有为,迈出了一些探索的步伐。我们必须强调,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其总量和增速,而是其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问题。
事实上,有这种偏好的资本和企业为数非常可观,很多企业家愿意锁定这么多年可接受的投资回报以后,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泉州政府知道晋江上咽喉要地必须要赶快建成刺桐大桥,但是算一算需三亿多的投资,没有钱,怎么办?听说有外资进来做BOT的,问了一圈谈不成。PPP与政府关切的问题、企业关切的问题、公众关切的问题和改革、法治的问题,都有内在连接。第一个视角是间接融资。
那么,这一公共部门与市场对接的发债规模是多少呢?在6.5万亿元到7万亿元以上,几年累计的发债规模增量则在14万亿元以上。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反复提到、媒体也在热议的PPP在中国大有可为,我们把它评价为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
资本必须活跃、流动并和其他的要素相结合,以支持经济的发展。第三个正面效应,是使一批偏好上不倾向于做风投创投而是愿意和政府合作一下锁定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可接受投资回报收益的资本和企业,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新常态下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过程中,资本和投融资显然要展现它的亮色。这方面长三角已有很好的经验:比如,过去财政年年要出钱支持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活动,这是考核工作成绩必考内容,但年年出去的钱是撒胡椒面式的,是所谓消耗型的,出去以后很难追踪绩效,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中,分配过程成了处理关系的一种不规范的状态。在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我们坚定地推进了证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最后,我们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正视新常态阶段中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习总书记说到新常态时,非常强调的根本一点就是创新驱动,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虽不能(也不应)保证这种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每个项目一定成功,但是不在探索中发展健康可持续的政策金融体系是不符合中国现代化战略客观要求的。
聪明投资的决策和行为所对应的空间,我们可以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观察到。过去中央已在现代企业制度代表形式——股份制的推行方面表述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但实践中仍未消除国有股一股独大和民营企业有了前后两个三十六条但仍冲不过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的纠结。
这样的聪明投资是释放潜力、增加有效供给的,有助于在推进全面改革的平台上,有效地稳增长、优结构、护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总量和增速,而是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
其实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公共部门总体负债率2013年为40%左右,和欧盟签马约所划出的那个60%的预警线还有约20个点的空间。这个核心观点的政策含义就是要着力推进投融资创新。
在几个国家给出明确定位的高新科技园区中,中关村实际上内含的逻辑就是试图打造中国的硅谷。比如,中国本土民间资本介入的第一个PPP概念之下的BOT项目是泉州刺桐大桥。这样一来效果非常好——过去这种建设工程政府来做,工期延长是家常便饭,而且动不动超概算,质量上也很容易出纰漏。我们如果在未来几年内把这个空间用起来,逐渐提高10个点,显然还是在安全区间之内。
比如中国公共部门的负债,为大家热议和关注。现在虽不敢说这方面就一定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在和互联网对接以后的喜人发展,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兴旺局面。
■当下中国需要强化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PPP模式无疑是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而且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还可以上升到管理模式、治理模式创新的高度。六十条把混合所有制表述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主打的就是最大包容地把不同的股份充分地混起来。
在机制优化基础之上的高明聪慧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在当下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意义。但在中国,这种效应出现了。
股权结构演变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呢?错了资金总是会去获利更高的地方,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从理想的角度来讲,要先对这些所谓无风险利率导致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国际经验,学习一些好的做法,才会有一个好的环境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创新驱动。只要有那么几个地方能出相当高的价格,整个社会的资金价格水平就会变得相当高。
当股市这个无风险利率过高的新领域出现,制造业企业和创业创新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可能就会形成一些新的困难。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变的话,我们的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创新以及我们要实现的创新驱动,在资金支持方面就会遇到相当大的问题。
其实在前些年,美国硅谷那边一些比较大的风投企业都到中国来了,本想找一些高科技项目来投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其实根本没必要找,中国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最后,他们都搞房地产去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一个无风险利率过高的新领域——股票市场。
实际上,现在在资金供给或利用方面有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一个投机性相当强的、能制造泡沫的领域,它就会和实体经济和创新争夺资金,而在这种争夺的过程中,制造业领域和创新往往是不占上风的。另外地方融资平台也在采取一些措施,中央最近开始对地方的债务进行置换,把那些时间比较短、成本比较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比较长、价格相对比较低的债务形式。